定制的下半场
在家居行业市场整体低迷的形势下,定制家具或者全屋定制仍然有不凡的市场表现,除了营销和资本之外,本质上还在于消费升级带来的对家装一体化服务的需求。全屋定制发展十多年来,企业从定制单品到定制家居,再到现在的全屋定制,发展阶段非常鲜明。
但事实上,全屋定制一直饱受各种争议,尴尬的是,全屋定制企业多数是从单品定制开始,比如定制、定制衣柜、定制卫浴、定制木门、地板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装修范畴。但是全屋定制发展起来,更多的是覆盖到诸如家具、软装等方面,比如卧室、客厅、餐厅家具以及窗帘、墙纸、地毯等,也就是说全屋定制更多是偏向软装。
也因此,在流量争夺上是处于不利的,从业内对流量入口的默认顺序来看,房地产是流量的第一位,是源头,其次是装修公司,再次是全屋定制。全屋定制的服务链条往前延伸一步就是装修,要不要去做这个问题到如今已经有了答案,去年开始,多家家居品牌开始发力整装项目,争夺新的流量增长入口。
所谓整装,简单的来说就是从设计开始,完整的解决基装、硬装和软装,构成家庭装修的过程和结果。也就是说,除了生活用品、生活家电之外的任何东西都包在里面,真正做到一站式搞定装修、家具、装饰,让消费者实现轻松拎包入住的愿望。
据了解,去年以来,互联网家装的概念逐渐淡化,整装已经成为家装行业最大的趋势。整装模式提供的从设计到材料到施工,以及最终交付的全过程服务,消费者能够更好地参与,了解和掌握信息,因而也更加喜爱,家居建材企业都看到其中的商机并参与进来。
此前,尚品宅配推出HOMKOO整装云,向全国的装修公司输出“全屋定制整装”的全新商业模式,随后欧派、诗尼曼等推出整装大家居体验馆,甚至东鹏、马可波罗等陶瓷业品牌也发力整装项目。
诸多大品牌企业纷纷发力整装,其内在因素不仅仅是资本在发力,更多的是以往大家居战略并没有真正整合多品类产品服务消费者,全屋定制发展迅速,服务能力限制同样明显
实质上根本原因还在于消费升级的影响,消费者越来越渴望通过家居整体解决方案来获得一站式的服务,让家装不仅要有个性化方案设计,更具备便捷性、确定性和结果的完整性,提升生活品质。要达成这些服务,全屋定制最终还是要向整装发展。
事实上,在去年,定制家居行业内就普遍开始提及定制家居进入发展的“下半场”。“下半场”是什么有多种说法,但是最普遍认同的就是整装的发展。
有人表示,定制家居最初是从装修发展起来的,在定制企业出现之前,装修公司就是定制企业,那时候做装修,直接在现场打手工做木工,是真正量身定做。工业化发展起来之后,专业的定制衣柜、橱柜、鞋柜等注重收纳的定制企业出现并迅速发展,再从这些单品定制逐渐发展到全屋定制,至今,定制企业集体上市,A股市场已经有了八家定制企业。
全屋定制与整装并行发展
可以说,定制家具行业流量格局基本形成,因而行业开始普遍提及定制行业的发展迈入“下半场”。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全屋定制因为对外的“量身定制”、“一站式服务”以及“所见即所得”,为消费者节省了挑选家居产品所费的时间和精力,备受欢迎。
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饱受争议诟病,比如标准缺失、材质标识不规范、费用结算不合理、定制流程缺少衔接、有害物质释放缺少总量控制等。
还有更加重要的问题就是,全屋定制也是有着明显的风格化,也就是消费者的喜好需求,那么在对家装方面确定硬装和软装风格方向的前期设计稿由谁提供,这个是许多业内人士提出的“设计主动权”问题,是装修公司来定还是定制企业来定,还是由软装公司、家具企业来帮助确定。这个关系到流量入口的争夺没有任何退让的理由。很明显,所谓的“下半场”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有人对整装在表达上非常简化,即“硬装+软装”。而全屋定制既不属于硬装也不属于软装,但又同时触及装修和软装。全屋定制在享受左右逢源的同时也承担着双边的竞争压力,随着消费升级带来观念转变,家装消费者能够接受初步接触的家装公司提供的设计整合服务,这种整合把硬装、软装都包含在内。
很明显,整装是从消费端向产业链整合资源,而全屋定制则是从行业的端口整合资源服务消费者。那么随着整装的崛起,作为现有主要流量入口之一的全屋定制的优势将会弱化,当全屋定制也被整合时,流量入口也就消失。与整装企业相比,全屋定制企业在设计主动权竞争上并无优势。
在目前这样一个全渠道营销的时代,流量为王,整装渠道会成为核心的增长入口,因为整装更加贴合消费升级的需求,因而,对全屋定制企业来说,需要打通向前的装修环节,链接整装渠道获得流量入口,否则,将会失去现有的优势而成为被整合的对象。
当然,就目前来说,定制企业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无论是设计、生产、产品、产能、渠道、服务等方面,还是从资本方面看,全屋定制行业目前已经进入相对稳定、成熟发展阶段。是行业主流家居消费入口之一,拥有前后端打通的管理系统以及工业4.0智能制造等等。
而整装相对来说还处在摸索阶段,需要更成熟的设计平台和产品整合平台,任何一个企业都难以完成整装的全环节,考验所有致力于整装发展的企业的整合能力。可以说,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全屋定制与整装并行发展。
从行业发展来看,以设计为前提,将家装建材、橱柜、卫浴以及家具、软装等等整合进行一体化服务是大的发展方向。近期业内不断有专家发言指出,通过一个完整家装解决方案来定制空间,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家装需求和一体化服务要求。
这样的发展方向,全屋定制必然要向家装和软装全面跨界发展,全屋定制向着整装发展,是市场的必然趋势。至于是否如此,还需要市场和时间来验证。但是我们相信,未来,必然是由技术驱动形成的整装时代,也必然会有更多的企业登上整装大舞台。
2012年工业机器人爆发,在我国正服役的机器人占全球总量的10%,2016年工业机器人产量近9万台,增速迅猛,但相较于日本、韩国、德国、美国,我国机器人密度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电气、化工、冶金等领域,建筑领域偏弱。
众所周知,建筑业是仅次于采矿的第二个最危险的行业,事故多,劳动力短缺,生产效率低。据人民日报统计我国建筑业事故总量持续保持在高位,2018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732起、死亡1752人,同比分别上升7.8%和1.4%,事故总量已连续9年排在工矿商贸事故第一位,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自2016年起连续“双上升”。高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新的解决办法——生产机器人化。国外装修机器人更多运用在建筑装饰,砌砖、焊接等,国内的装修领域,施工机器人更侧重于墙面油漆和地面铺砖两大方面。从商业角度虽然建筑机器人还未普遍被投放市场,但在个别领域已经得到应用。
在我国施工机器人领域也有企业在尝试生产应用,也有企业主动研发推出施工机器人,如海尔推出的克路德机器人,广田集团的智能抹墙机器人,包括全筑股份近期提出持续深耕智能机器人领域等等。施工机器人设想最终落地实现,对于建筑装饰行业来说不仅能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对装企的大规模普及与应用也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机器相较与人工作业,能实现读图无误差、画线无偏差、可24小时持续作业、无安全隐患由此可见智能装饰施工机器人在替代人工作业方面,无论从减少成本、提升效能、及标准化施工的角度,给能给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近期亿欧智库与长沙一家做机器人研发的企业沟通了解到,工业机器人和施工机器人最大的区别在于移动性和精准定位。因为装修施工工艺属性,机器人需要拥有空间精准定位和可移动的两个特征,而穿梭于各个装修场景它也需要灵活轻便,而这些要求对于现有的工业机器人难以实现。
施工机器人的出现给装企一直为之营销的“所见即所得”带来更多的确定性,如果设计软件实现了所见,施工工艺也是满足用户所得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施工机器人能够实现复杂工艺,克服技术难度,另外复杂施工工艺也能给厂家带来新的市场定价,带来新的市场。
推动施工机器人普遍应用,精装房政策是一个很好点,装修机器人可以实现每个楼盘快速个性化定制,工艺/需求不同不会带来成本的增加,装修工期也将在原有基础上提升20%。因为没有过多的搬运,对机器人的损耗和使用成本也会大幅下降。
万工机器人CEO刘紫敬认为,当前施工机器人落地难主要是无法实现轻量化,当前万工的2代产品正在做轻量化升级,从之前700㎏降至300㎏花了不少时间,研发成本从之前50万一台到现在20万一台,刘认为最合理的施工机器人成本价应控制在15万左右,工艺较复杂的可能低于30万。
除此之外,施工机器人没有被广泛应用其中一个点是市场孕育情况并不乐观。装修市场分散,前端销售对机器施工工艺不理解。市场分散导致装修机器人需要来回搬运,投入产出比低;方案设计师并不知晓复杂工艺是否能被满足胆怯设计。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操作方式,涂料厂商给设计师提供复杂工艺设计图,让设计师来做普及,但同时也要注意用户是否对于墙面个性化需求。
机器人的不断普及,让人们对机器人的发展、实用化以及市场化的呼声越加高涨。未来机器人将朝着外形结构拟人化和微型化以及功能多样化趋势发展。在面对4万亿市场规模的装饰领域,施工机器人在未来将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