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别光顾着智能,忽视了家居本质

智能家居曾受制于技术的成熟度,很多先进的设计理念无法实现,而随着网络、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各项技术的逐步成熟,智能家居在技术上的困扰已逐渐被解决,却依然面临着市场接受度和普及率的问题。

  关于智能家居,我们首先要确定它的含义,虽然它已经出现了很多年,但其实关于智能家居的明确定义,很多企业和消费者的认知是有差异的。但至少,智能家居不能脱离“智能”和“家居”两个基本点。

  当技术相对成熟,我们可以做到“智能”的时候,最基本的“家居”属性却容易被遗忘。这体现在近来不少企业推出了一些非常新奇却昙花一现的产品。

  太有趣,也太复杂

  当我们过于强调产品的趣味性,通过高科技手段和想象力打造新奇产品,以此来吸引眼球,博取消费者关注度,牺牲的确是产品的“家居”属性。长此以往会给消费者造成智能家居华而不实,有趣却无用、鸡肋的印象。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忽视产品的“家居”属性,只强调“智能”和有趣是饮鸩止渴,透支消费者信任度。

  除了过于强调趣味性,由于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产品的复杂程度也呈指数上升。而设计若是没有考虑到用户体验,进行适当的减法和优化,让消费者学习成本过高,在使用产品时耗费过多的精力,无疑也会大大降低产品的适用范围,即再次违反“家居”属性。通常来说外企和传统大型工业集团转型智能家居类型的企业较常出现该问题。

  从用户体验出发,产品需要具备哪些属性?

  实用
  智能家居无论如何智能,其本质依然是家居,即为客户的家庭活动提供服务和价值。如果产品的设计背离了这一点,即使是客户因为一时新奇购买了产品,也会成为玩具,而无法成为真正的家居用品。玩具的特点是短期的,可替代性强的,随时被抛弃和更换的。这些产品是很难让用户培养起品牌忠诚度,更难养成用户消费习惯。这和家居行业的特点无疑是冲突和背离的。

  便利
  前文提到现在很多产品的设计使用方式过于繁复,在市场初期针对的主要人群是对科技领域有敏感性的、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可能问题还不太明显。当行业逐渐走向成熟,市场进一步挖掘,消费者层次更丰富,定位更宽的时候,如果没有考虑到使用的便利性,那么产品也很难大范围推广。

  近期已有新闻报道,家中晚辈所购置的智能电视,家中老人在年轻人不在家的情况下根本不会使用,即使经过多次教学,也很难掌握。家居产品作为一个面向几乎所有消费者的行业,使用的便利性尤其重要。这是产品使用的学习成本的问题,若是产品学习成本过高,受众自然会变少。

  除了学习成本过高会屏蔽部分消费者,产品使用过于复杂,本身也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除了少数爱好者、发烧友,大部分用户不会愿意在家居用品这种每天都会高频使用的产品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节约用户学习成本和简化复杂操作在数码相机、智能手机领域取得的成功都得到了验证。除非产品定位为针对专业发烧友,否则产品使用的便利性都是最重要的产品衡量因素之一。

  增加新价值。很多智能家居产品都是在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了智能化的操作方式,使其使用更便捷或者控制方式更多样,以及接入了家居网络,和其他产品一起来提供整体价值。

  而除了给以往的产品增加价值,我们亦可以从智能的角度出发,开发新品类的产品,为客户提供新的价值即以往并不存在的家居用品。依托智能化和物联网,此类产品的想象空间非常广阔。

  美观
  作为家居用品,无论智能与否,很显然美观都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有些产品譬如背景音乐系统、空气调节设备等会在装修时便一并安装,在外观上会更加整体或隐藏在房屋装修内。而非环境类的产品的外观是非常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通常来说现阶段的智能家居产品都会偏向于科技感、时尚感,从外观上就给人以智能和科技的感觉。

  这是由于早期市场产品智能程度不够造成的,反观较成熟的科技产品市场,因为不必向消费者强调和凸显科技感,便有大量复古、仿古风格的产品,将产品的科技性隐藏其后。针对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定位我们可能需要不同的外观,但毋庸置疑的是,作为大众消费品,外观设计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有趣
  虽然前文强调了很多企业过于重视产品的智能和趣味,甚至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该特质不重要。恰恰相反,正是由于智能家居产品的趣味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才导致了很多企业的过度追捧。

  作为一个普及率不高的新兴行业,单从有用的角度出发告诉消费者,想吸引到消费者关注使很艰难的,有趣自然就变成了非常重要的吸睛点。为枯燥平凡的家居生活带来一丝趣味,听起来也是一个很棒的主意,只要控制好这个度,就会让产品增色不少!

  而有趣其实是个很宽泛的词,如何定义有趣可能不同的人是有不同看法的。我们可以通过电子游戏,这一以有趣为首要条件的行业作为参考,来思考这个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智能家居和电子游戏是有一些共性的。

  人们之所以喜欢玩电子游戏很重要的一点是人天生就有喜欢快速得到反馈的偏好。而电子游戏恰恰满足了人的这一偏好,在游戏世界里任何一次操作,都有及时、准确的反馈,而且数据显示非常系统清晰。这会给操作者一种踏实和掌控的感觉。

  同理在智能家居中,控制中心给用户也带来同样的体验,通过家居智能化,你可以操纵家里的温度、湿度、每一个窗帘、窗户的关合甚至是上坐垫的温度。这种掌控带来的安全感和踏实感本身就是一种乐趣。更不用说高科技产品自带娱乐属性,典型的例子就是扫地机器人,购买扫地机器人的用户,又有多少完全是出于清洁需求去购买的呢?

  这其中不少是将其当做新奇有趣的机器人玩具买回了家。毋庸置疑,产品的实用性是决定该产品是否能长期生存下去的决定性因素,但消费者在购买时,有趣也极大地吸引了他们。

  现在智能家居市场正处于将熟未熟之时,是抢占市场和消费者心智的最佳时机。此时开发出爆款产品,打开市场知名度,培养用户忠诚度,会让品牌在初期建立非常大的优势。而想要在一个新市场,开发新品类相对于传统行业来说是要更容易的,新品类的开发也是最容易促成一个品牌和企业的崛起的。

  Nest在被谷歌收购之前,靠着其温控器这一款产品便一炮而红,打下北美市场,其产品特点无外乎上述五点特性。无独有偶,中国的小米在转型智能家居的早期,也是靠着几样爆款稳固了其在智能家居市场的地位。可见精心打磨爆款产品对于新市场新企业的重要性。

  在智能家居这样一个最终将服务于大众的行业,用户体验才是长久来看取胜的关键,产品的设计,服务的优化,流程的简化,围绕用户体验来做才不会背离本质和初心。

 

“风口”这几年在家居行业忽然成了热词,如电商、O2O、互联网家装、整装、大家居、全屋定制、智能......“互联网家装”、“泛家居”、“智能家居”等概念不断涌现,关于做“大家居”还是坚持“单品类”的讨论甚嚣尘上。面对“大家居”的消费趋势,做单品类家居的加盟商到底能不能赚钱?想必是很多泛家居从业者关注的话题。到底什么是“大家居”?“大家居”是玩概念还是将成为下一轮风口?到底家居品牌坚守单品类,还是向“大家居”发展,一时之间众说纷纭。

  大家居是以整体家居需求为导向的跨行业整合升级,不仅包含了定制家居,也包含了瓷砖、地板、天花板、卫浴等非定制产品,实际是“全屋定制”概念的升级与延伸,旨在为消费者提供高效率、高品质、高信誉的一站式服务模式。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大家居是行业未来发展大势所趋,是顺应消费导向进行的跨行业整合升级。由于大家居覆盖品类广,标准化程度低,涉及中间环节多,流程复杂,对企业总部和经销商的资源整合及运营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还没有一个企业能真正覆盖所有内容,能整合其中几个品类,具备“大家居”雏形。

  虽然”大家居”看似“高烧不退”,但好事不一定好做。如果说200平米的展厅能够展示10套产品,对于大家居产品品类来说可能只够展示1个系列。可见,代理大家居产品的品牌对经销商的综合实力要求越来越高。在主流城市市场份额已成定局的当下,选择单品类切入市场,或许是另辟蹊径的更好选择。虽然整合式的家居似乎是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横向发展,拓宽自己的品类,然而也有一些品牌依然执着于单品类输出,比如专注于记忆绵床垫的Mlily梦百合、专注木门的TATA、只做沙发的顾家,还有聚焦在高端领域的富兰克,都是在单品类领域中非常出色的品牌。

  家装是消费者一直头疼的问题,其复杂就来自产业链的冗长且繁复。除了装修的上百种工艺之外,大到瓷砖地板,小到卫浴五金,每个品类都有上千种品牌,上万个SKU。如何在这海量的产品中选到心仪产品,不仅是家装公司的痛点,也让消费者头大。如果说“大家居”满足了消费者一站式采购的痛点,那臻于极致的单品类则会给到消费者更多品质和情怀的归属。就目前而言,“大家居”依旧处于探索与尝试阶段,整合多方资源及系统完善对接还需要一个过程,反而聚焦单品类,做专做强更有市场价值,在产品生产技术、售后服务配套都更完善之余,掌握适应市场脉搏的营销策略,更能为家居从业者们带来切实客观的利润空间。

  在家居行业,各种复杂的品类瓜分着家居建材4万亿的市场规模,导致市场不集中,极其分散。这个时候,对单品类的专注,反而更容易在海量品牌之中脱颖而出。对于品牌而言,专注单品类到底有什么意义?只需一个例子就能让大家明白:大家熟知的苹果品牌在手机领域至始至终就只有iPhone一款,信奉“lessismore”(少即是多)的理念,只在保持产品核心特性稳定的前提下升级新产品。在家居行业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品类的爆炸性增长并没有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质化严重,没有明显品牌辨识度的产品只会让消费者的选购变得更加困难。因此,聚焦单一品类其实更有市场优势,而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的辨识度,就能够为品牌创造更多市场空间。

  以最少的成本,创造最多的价值,这是每个企业都推崇的经营法则。每个行业都有做单品类的企业,都有专注做到最优秀的品牌。无论“大家居”方向如何发展,他们都只坚守自己的单品之路。梦百合、TATA、富兰克等品牌的成功,向行业证明了专注单品类,也能做大做好,这份坚守,必然是匠人的初心。专注单品类意义深远。深挖品类宽度,以核心产品为支撑点,更容易做到专注,而专注的力量才能把产品做到极致。在不断创新设计和为用户带来实用性体验的综合作用下,不断发展品类的高度,让行业竞争者有一个标准认同,让消费者对品牌有一个更高度的认知,进而选择与使用其产品。

  随着80、90后日渐成为消费主体,市场消费模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必然会促使定制橱衣柜企业根据消费导向去调整与改变营销策略与模式。对橱衣柜企业来说,单品销量未来增量空间毕竟有限,橱衣柜企业必然会寻求多品类的大家居发展布局,获取新的增长点。不过,要将大家居真正落实到操作与实践,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如何保障产品品质和服务品质不受影响,是大家居面临的最大难点。其次,高昂的管理运营成本,也让不少家居企业望而却步。此外,高水平设计人才短缺也是推广大家居面临的一大软肋。大家居对设计人员要求更高,不仅要懂产品设计,更要懂整体家居空间设计,由卖产品升级到卖空间。

  结语:

  面对所谓“大家居”的风口,不管是全屋定制企业还是坚持单品类家具的企业,都不能只把大家居或单品类作为在市场中克敌制胜的不二法门。真正能使企业和加盟商利于不败之地的,是不断发现和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把自己做大做强,打造品牌效应,因为消费者本身是不关注“大家居”或“单品类”的概念的。至于二者哪一个更容易做到,这就要看企业和加盟商的实际情况了。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