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概念的逐步落地,概念备受追捧,尤其是在CES2018上更是大放光彩。根据统计数据预测,全球智能市场规模将在2021年超过790亿美元。
自2014年受关注以来,入口之争一直延续至今。入口就是控制,也即管家之争。你不可能对每个发号施令,也没那必要,家里只需要一个电子智能管家就够了,可以只通过它就掌控着所有的家居产品。当智能家居广泛普及时,全球数十亿户家庭里,每家每户都将拥有至少一个智能管家,那样的经济效益是无可估量的。因此,为抢占智能家居入口,2018年企业还将继续跑马圈地,扩大产品版图。
、智能、、、等智能产品,一度被企业被寄予“入口”的厚望,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以上这些智能产品,究竟谁最有可能成为智能家居的切入口。
路由器:第一代切入口
最早登场的是智能路由器。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WiFi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必须品,无论我们去到哪里,第一关心的都是WiFi密码,甚至有网友把“连不上WiFi”列为现代“十大酷刑”之首。
在家居应用中,路由器被众多业者视为智能家居互联的一个绝佳平台。因为路由器作为家庭网络的控制中心,所有家居产品必须经过它才能联网,在这个联网的过程中,路由器上会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交互,这些数据正好可以成为家居整体互联的基础信息。2014年,随着小米、百度、360、迅雷等互联网企业,将自己的触手伸到了智能路由器领域,智能路由器市场瞬间火爆起来。
然而好景不长,智能路由器深陷“滑铁卢”。原因可谓“内忧外患”,首先从路由器自身来说,它缺乏良好的交互体验,用户在使用路由器进行家居互联时,还是需要找遥控器向路由器发号施令,说白了就是从之前的直接遥控,转变到了遥控路由器来控制电视,这完全没有智能、便捷的体验,只是缩短了遥控距离而已。其次,当时的智能家居产品仍处初期,功能简单、伪智能多,因此对路由器的智能控制功能也有极大的限制。总而言之,智能路由器作为首个智能家居的切入口,早早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从技术和市场两方面的表现来看,智能路由器的表现都不完美,不过智能路由器本身也在寻求着转型,未来可能还有一战之力。在今年的CES展上,我们看到了一款令人惊艳的智能路由器产品——华为Wi-Fi Q2,它不仅能够提供高速稳定全覆盖的,还是华为精心打造的全新智能家居的控制中枢。华为Wi-Fi Q2主打双通道千兆组网技术,可实现百兆宽带无损覆盖全家,以便利用本地网络控制家居系统,相应更加迅速、连接更加稳定。
智能路由器始终被互联网企业赋予厚望,今后是否会焕发新机,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智能手机:最便捷的切入口
智能路由器之后,智能手机作为智能家居入口迅速获得关注。智能手机因为其便携性、移动性好和广泛普及性,几乎人手一部,被业界普遍认为是未来智能家居的“万能遥控器”。而且相对于路由器最大的劣势——缺乏良好的交互体验,智能手机不管是在文字指令还是语音指令,目前来看几乎是兼容最好的产品,相信将比智能路由器的竞争力要强许多。
在代表企业方面,首先是苹果、谷歌凭借IOS、安卓这全球两个最大消费市场的手机操作系统平台,抢先布局智能家居的生态系统。接踵而至的是中国选手——厂商海尔、格力、美的,以及手机厂商小米、魅族纷纷携手创建各自的智能家居“联盟”,好一派火热的景象。
然而,从如今的市场数据证明,智能手机也没有拿到智慧家居的入场券。理由很简单,智能手机虽然智能十足,但毕竟本质是移动通信工具,把智能家居的功能强加上去,未免有点累赘。并且对于老人和儿童这类人群,智能手机始终不太方便,还不如一个遥控器来得简单粗暴。
那么智能手机的智慧家居之路就此完结了吗?小编看来未必。在交互和控制方面,智能手机还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虽然无法成为切入口,但其便捷的互联功能,还是值得加以利用的。
智能门锁:入门级的切入口
当你一打开大门,室内的灯光、窗帘、空调、电视纷纷打开,营造一个怡人舒适的家居环境。这种体验早已在各大星级酒店实现,这便是由智能门锁切入的智能家居生活。
智能门锁,是智能家居入门级别的切入口。这里的“入门”,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来门锁是整个家庭的出入口,是所有家庭的刚需产品,其使用率远远比路由器高出许多;二来由于门锁对于家居的必要性,智能门锁对于智能家居而言,也是一个可以承载整个智能家居系统的入口。
进入2016年,智能门锁市场已经成为不少装修公司、建材市场必推的产品。无论是安防、家居等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采购平台、创业团队,都纷纷带来爆款。海尔以U+智能家居平台为依托率先进入智能门锁领域;中兴通讯瞄准安防生态,在智能门锁上加入安防报警系统,在锁门后自动布防;还有各色生物识别门锁,指纹锁是最常见的,虹膜、人脸、声纹、静脉识别更显科技力量……
虽然智能门锁站上了风口,成为智慧家庭的宠儿,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倘若智能门锁要成为智能家居的最佳切入口,在节约供电系统、使用安全、误报机率以及门锁外观、门锁安装简易度等方面有待提升。并且还要延伸至更多元化的发展服务中来,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增强智能门锁的技术水平,绝不能因智能理念,而摒弃基础的安全性能。
智能音箱:最智能的切入口
如果你觉得用智能路由器遥控冰箱不够智能,到处找手机又很麻烦,对着冰箱讲话略显怪异,那么,智能音箱绝对是让你化解“智能家居尴尬症”的一剂良药。
智能音箱在人机语音交流方面最为自然,这得益于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试想一下,回到家中,边换衣服边对空调说“开机并设定到26℃”,空调立即启动并设定到相应的温度,比起用遥控器按开机键并调节温度,便捷很多,也更为人性化,更让人感受到“智能的气息”。
如今,全球科技企业纷纷布局智能音箱,最佳代表是谷歌、亚马逊、三星、LG等。国内智能家居产业链的力量也不容小觑,既有像海尔、美的这样的传统家电巨头,又有如华为、小米这样的手机厂商积极推动,更有百度、京东这样的互联网大咖,推动对话式人工智能家居逐步落地。
智能音箱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与智能家居入口问题相比,机器对于人类语言的识别与反馈仍然是目前智能家居的一个瓶颈。人类语言的极端复杂性,使得机器对人类语言的识别与理解一直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层次。不管是苹果Siri还是微软小娜,亚马逊Alexa还是谷歌Assistant,抑或其他智能语音助手,都曾在语音反馈上发生许多“笑话”。显然,智能音箱要成为首个成功切入智能家居的关键产品,人工智能的瓶颈技术还需全力攻破。
小结
综上所述,离智能家居入口最近的,无疑是智能音箱和门锁,但路由器、智能手机的个别功能又是无法替代的。特别是随着智能照明、电网等产品逐渐加入战场,相信入口之争还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2018年,智能家居风口渐近。无论是由来已久的入口之争,还是各式智能家居产品的推陈出新,智能家居的市场将一触即发。面对新征程,智能家居企业应该紧抓机遇,做好准备,力促产品落地,迎接消费升级。(来源:OFweek智能家居网)
根据统计,2016年我国渗透率只有0.1%,远远落后于美国的5.8%、日本的1.3%、瑞士的1.3%和德国的1.2%。不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我国的智能渗透率将会快速提升,虽然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在市场规模上将会十分庞大。根据预测,2018年我国的市场将会超过千亿规模,到2020年渗透率也将会上升至0.5%。
2017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现状
智能家居是指主要以住宅建筑(包括酒店、小区、办公室、普通住宅、别墅、高档公寓等)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建筑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目前国内智能家居主要的市场还是一些高端市场:别墅(零售、工程)、智能小区(工程),增长最快的市场是:智慧酒店(工程)和智能办公(工程),但是普通住宅智能家居(零售)市场却发展很慢。
图表1:我国智能家居主要细分市场发展现状
在万物互联时代,智能家居作为物联网最简单的切入点,吸引了谷歌、微软、Facebook、英特尔、BAT、小米等科技巨头纷纷布局,不断推出各自的,推动智能家居产品普及率的提升,促进智能家居市场规模的增长。
从全球市场来看,美国statista统计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为168亿美元,其中美国为97.13亿美元,是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最大的市场;从国内市场来看,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2016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为605.7亿元,2012-2016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2%,呈现极为迅速的发展态势。
图表2:2012-2016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及增速(单位:亿元,%)
2017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竞争格局
在企业市场份额方面,目前智能家居市场格局未定,各大厂商正积极布局,以抢占先机,为未来占据市场高点奠定基础。目前我国智能家居市场由互联网巨头BAT牵头,联想、京东、小米、魅族紧随其后,海尔、美的、格力、海信、TCL等大咖相继入局,电信、移动、广电等运营商也想分一杯羹。未来,预计苹果、谷歌、亚马逊,以及中国的BAT,由于本身具有资金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流量优势,更有可能成为未来智能家居领域的霸主。
图表3:中国智能家居入局企业
2022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前景预测
当前,智能家居难以进入普通住宅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价格太高,目前家居智能化一般在10万元以上,是较难接受这一价格的。如智能家居价格能降到3-5万这个水平,每平米花费500-1000元,这样的智能家居产品就更具现实意义,也能兼具可靠、稳定的常规功能。
图表4:3-5万主要配置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进步,未来,高度人工智能的智能家居将是家居的理想状态,智能家居想像空间极大。2016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5.7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2.4%,住宅家庭智能家居每年潜在新增市场在6030亿以上;我国拥有超过4亿户家庭,则住宅家庭智能家居潜在存量市场在12万亿元左右;此外,智能家居作为一个应用平台,可以衍生出无数的商业需求,有如PC及。住宅家庭将成为智能家居参与企业争夺的焦点市场。由此可见,我国智能家居行业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图表5:2017-2022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原标题 2017中国智能家居行业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前景预测【组图】(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近年来,我国的普及工作已经大致完成。随着人工、万物互联的快速发展,下一步厂商的增长点,将围绕着联网化、语音化、人性化打造的智慧生活场景,通过家电智能化换代来实现的新市场机遇。
从1984年全球首栋“智能型建筑”落户美国康涅狄格州,到1994年深圳首家代理美国X-10零售商,再到如今智能产品遍地开花,“智能”的理念正在我们周围悄然兴起,一件件智能硬件走入客厅,逐步提升了家居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
经过二十多年的成长历练,中国已经来到了产业发展的第二个十字路口,一边是消费者对产品“叫好不叫座”,一边是投资市场的海量资金。智能家居应如何抉择?又该何去何从?能否鱼与熊掌两者兼得?想要得到答案,便要回到智能家居的本质与初心上来。
萌芽阶段:家庭自动化为主导
相比于其它科技产业,中国智能家居产业的起步并不比国外迟。1994年,中国智能家居进入萌芽阶段,当时还没有专业从事智能家居制造的企业,但整个行业对智能概念的熟悉与产品的认知,是十分快速的。
在智能家居刚出现时,家庭自动化甚至就等同于智能家居。当时,在深圳出现了国内最早的两家智能家居企业,他们的业务以代理美国进口为主,代理的产品是美国著名家庭自动化系统X-10。该系统主要是利用微处理电子技术,来集成或控制家中的产品或系统。严格来说它并不算“智能家居”,而是“家庭自动化”。
2000-2005年间,随着房地产的迅猛发展,家居装修市场日益壮大,智能家居也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内先后出现了50多家智能家居研发生产的企业。但这些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只能紧跟外国产品的步伐,一直以整体自动化系统为中心,客户集中在高端酒店、高档住宅区、外企楼宇等高端市场。整个智能家居市场犹如“空中阁楼”,度过了无人问津的放养期。
尽管如此,这些蹒跚学步的智能家居企业,还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今在一些高档酒店里的灯光、家电自动化功能,都由当初的系统升级而成。可以说,中国智能家居的概念,便是通过这些高端酒店的自动化体验,从一位又一位的顾客的口碑中,走入普通的视野之中。在这一口口相传的过程中,智能家居本质的讨论不曾中断,自动化就是智能化吗?究竟何为智能?这始终是产业内一个核心课题。
第一个十字路口:自动or智能?
“忽如一夜春风来”,中国互联网产业在2006年全力绽放,持续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也是这一年,网络技术推动着家电业的全面转型,传统家电的全新形态——网络家电/信息家电闪亮登场。中国家居产业的智能话题,似乎出现了全新的答案:互联网+。
恰逢这时,国外智能家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其先进的智能技术与单品,再次打开国人的眼界,原来智能家居还能这样!目前活跃在市场上的智能家居品牌,罗格朗、霍尼韦尔、施耐德、Control4等都是这一时期进入中国市场的,他们的概念与产品正是如今智能家电的雏形,对当时幼小的中国智能家居企业起到启发作用。
这是中国智能家居产业面临的第一个发展十字路口,其根本是对智能家居概念的理解。是坚持原有的成熟自动化系统?还是开拓全新的智能化家居体验?显然,它们选择了后者,而市场也认可了这个答案。
在这一场产业大讨论中,一些缺乏核心技术的自动化家居企业逐渐退出市场。存活下来的企业,也逐渐找到各自的发展方向,推动其智能化产品进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天津瑞朗,其主打家电控制和网络电器;青岛爱尔豪斯,打造出AiHouse五大控制系统;传统家电品牌海尔,以U-home系统为平台,实现物物互联……这些如今的领头品牌,都是那时成功转型的企业。
这一洗牌阶段,持续到了2010年,中国智能家居产业终于形成了产业集群效益,以全新的姿态亮相于众。至此,中国智能家居产业从整体自动化系统成功转向了智能单品,蓄势争夺智能家居市场的入场券。
爆发阶段:市场的狂热追捧
进入2010年以来,智能家居产业终于迎来了最好的时代。投资市场的海量资金、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最关键是普通消费者的观念改变,都助推了智能家居产业的飞速发展。
国际方面,科技大咖纷纷抢滩智能家居“新蓝海”,引发行业全球投资热潮。2010年,世界第一个家居智能化单品Nest诞生。2012年,SmartThings智能家居无线套装众筹得120万美元。2013年,LG、松下、高通等参与世界上首个智能家居互联技术联盟。2014年1月,谷歌斥32亿美金收购的智能家居公司Nest。同年下半年,三星用2亿美金收购SmartThings公司,苹果也发布HomeKit平台,亚马逊推出智能家居硬件Echo……
国内方面,传统家电企业、消费电子跨界企业、互联网企业三大阵营参战,智能家居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4年我国智能家居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90亿元;2015年为403.40亿元,同比增长41%;2017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908亿元。仅仅六七年的时间,智能家居产业从不温不火到狂热追捧,这无疑是最好的时代。
智能家居第二个十字路口:产品or市场?
同时,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在市场的狂热追捧下,智能家居企业越来越浮躁了,最直接的表现在被一直诟病的“伪智能”产品。
我们来看几款令人一言难尽的智能家居单品。首先是百度推出的智能“筷搜”,它底部的传感器能检测油脂、盐分等信息,通过蓝牙和同步提醒用户,所食用的产品是否卫生健康。第二款是奈莫 Coaster智能杯垫,可测量水温、水量,通过手机记录喝水习惯,并提醒用户按时喝水。还有售价665元的智能鸡蛋盒,通过传感器和手机软件告诉厨娘每个鸡蛋的新鲜程度。最后还有Dream Flower智能花瓶,是一个集网关、无线、温湿度传感器、CO2传感器、可调炫彩灯、PM2.5检测、噪音检测器等设备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花瓶……
这些令人莫名其妙的智能家居单品,都是集中在2014-2016年发布发售的。这些智能家居单品全部需要用手机去使用与识别,所谓的智能功能也是强塞与堆砌。它们把人们吃饭、喝水、煎鸡蛋的动作变得极其复杂,功能看似很智能,却很不实用,也不便于使用。
事实也是如此,这些产品并没有受到市场广泛的认可,很快就消失在智能音箱、智能门锁、智能家电这些常规产品的光芒之下。一边掌声一边骂声的现况,也让许多智能家居企业开始进行冷思考,重新定义智能家居的概念。智能家居产业也就迎来了第二个发展十字路口——突围阶段。
第二个十字路口:突围阶段 回归初心
一边是消费者对产品“叫好不叫座”,一边是投资市场对智能概念的热捧,如今的处境让智能家居企业左右为难。
其实左右为难的窘境,并不只是智能家居独有的,当下的新兴产业如VR、生物识别、智慧交通等,都在各自寻找出路。甚至在智能手机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止一次对高价机与低价机进行探讨。
要将“左右为难”变为“左右逢源”,笔者认为初心是关键。家居的初心本本就为了营造更舒适的生活,那么智能家居的初心就应该是打造智能化的生活体验。人们所需要的智能应该是一种切实解决实际需求,并且使用方便快捷的人性化体验,这应该是智能家居企业的最底线,同样也是责任。
当下,智能家居已在黎明。回望初心,坚信你的珍贵,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才能无问西东。
原标题 智能家居第二个十字路口:产品or市场?(来源:OFweek智能家居网)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